阶 段 | 时 间 | 主 要 内 容 |
第一阶段 (准备阶段) | 2012.3 — 2012.8 | 1.成立课题组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,审核、修正课题研究方案。 2.组织教师开展基础理论学习和有关人际交往辅导理论的学习。 3.采取问卷调查和观察相结合的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,分析研究对象人际关系发展的现状,并进一步分析了一些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形成的原因,修订方案。 4.选取有代表性的个案,建立心理档案,给每个个案配备一名导师。 |
第二阶段 (实施阶段) | 2012.9 — 2013.7 | 1.有计划地组织课题组的教师上心理辅导活动课,课前做好充分地研究、学习工作,课后开展讨论,形成有效的课例集结成册。 2.开展同质学生的小团体辅导。 3.中心组的导师每周与自己的个案进行谈话,做详细的记录并写心得。 4.有计划地开展纯粹为促进学生间交往的心理游戏活动。 5.积累、收集研究的数据和具体材料,包括有关计划、活动课设计、论文、个案、观察日记、辅导记录、学生活动记录或其他学科渗透教案、测试结果以及体现研究成果和问题的一切书面、音像材料。 |
第三阶段 | 2013.8 | 1.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,分工负责撰写实验经验,汇编心理活动课设计、论文、个案。 2.撰写结题报告。 |
班级 | 四年(1)班 | 四年(2)班 | 四年(3)班 | 四年(4)班 | 四年(5)班 |
班主任 | 林迎霞 | 陈春晓 | 孙美云 | 杨芙琼 | 董小茹 |
课题组 引领教师 | 吴海拉 | 蓝琴琴 | 吴小余 | 王清清 | 黄慧容 |
班级 | 四年(6)班 | 四年(7)班 | 四年(8)班 | 四年(9)班 | 四年(10)班 |
班主任 | 杨迎彩 | 黄林益 | 李红红 | 李琳 | 黄爱信 |
课题组 引领教师 | 陈肖慧 | 张笑笑 | 吴小林 | 陈小燕 | 雷雪蓉 |
班级 | 总目标 | 活动时间 | 活动 引领者 | 活动主题 | 活动目标 |
四(3) | 心态 教育 | 2012年 9月 | 吴小余 | 《让微笑绽放》 | 体会微笑的巨大作用;学会真诚地微笑,保持良好的心态。 |
四(8) | 2012年 10月 | 吴小林 | 《我发现,其实你很了不起》 | 学会发现、欣赏并真诚地赞美别人的优点;悦纳别人,改善人际关系。 | |
四(1) | 交往 行为 矫正 | 2012年 11月 | 吴海拉 | 《变短为长》 | 学会主动寻找自己的不足,并将自己的短处变为长处。 |
四(10) | 2012年 12月 | 雷雪蓉 | 《对不起,我错了》 | 在交往中养成诚实、敢于认错的良好品质。 | |
四(7) | 2013年 1月 | 张笑笑 | 《良言一句三冬暖》 | 反思自己在与他人交往中,是否有不尊重他人的言行;初步学会尊重他人。 | |
四(6) | 2013年 3月 | 陈肖慧 | 《谁对,就听谁的》 | 明白盲目听从朋友建议的危害;学会正确应对朋友提出的不合理或不正确的建议。 | |
四(5) | 交往 能力 培养 | 2013年 4月 | 黄慧容 | 《百读不厌的好书——朋友》 | 认识自己的人际偏好;找到在人际交往方面改进自己的目标;学习交友的基本技巧。 |
四(4) | 2013年 5月 | 杨芙琼 | 《友谊之树常青》 | 初步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。 | |
四(2) | 2013年 6月 | 蓝琴琴 | 《漫步在友谊之林》 | 探讨“人缘儿”的人格特征,增进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|